校园新闻
三月春风暖,追“锋”正当时——德爱学校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德爱学校团委开展了“敬老爱老”“国旗下主题演讲”“诵读雷锋日记”等学习雷锋系列活动。
雷锋月里学雷锋 志愿服务树新风
3月1日下午,我校团委组织学生代表前往广信区社会福利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活动中,我校学生代表为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们带去了精心准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由七(2)黄子扬等同学带去的精彩的花样跳绳为本次活动拉开了序幕,由八(4)董林成献上的乐器独奏《兰亭集序》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七(3)班程一鸣等同学合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更是激荡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为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们带去了无限的回忆与温暖。
学生志愿者给每一位老年人都送上了牛奶,帮忙打扫老人的住处卫生,陪他们散步、聊天。
国旗下主题演讲
3月3日上午升旗仪式上七(1)班姚名凯同学做“学雷锋,从小事做起”的国旗下主题演讲。
学雷锋,从小事做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阳春三月,神州大地草长莺飞,生机无限,在这“风景独好”的三月里,涌动于大江南北的“学雷锋”活动正掀起热潮,织就着另一幅社会生活的美丽画卷。我是七年级1班的姚名凯。今天,站在庄严的国旗下,我演讲的题目是《学雷锋,从小事做起》。
一提起雷锋,中国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位普通的中国士兵,在他短暂的二十二年的人生岁月中,以平凡朴实的言行,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一提起雷锋,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生前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帮列车员拖,打扫候车室,为丢失车票的大嫂买票,给困难战友家中寄钱等等。所以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几十年来,雷锋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扎下了根,雷锋精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变成一颗珍贵的火种,代代相传,它的责任感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但雷锋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那么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一种默默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是一种兢兢业业、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一种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精神……其核心是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校是我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并把雷锋“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光大。
同学们,让我们反思一下,在学习中你是否一遇到困难就回避,作业是否独立完成,考试是否做到诚信,在生活中你是否主动关心过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是否自觉地拾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是否积极地爱护校园的公共设施呢?不要以为只有走到街头、深入社区才叫学雷锋,身边的点滴小事同样能反映出你的闪光心灵。
同学们,我们向雷锋学习,应立足自身岗位学雷锋,要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从身边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你就是一个爱清洁的环保卫士;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你就是一个有爱心的朋友;珍惜每一分钟,勤奋学习,你就是一个爱学习的标兵;见到师长、父母问一声好,你就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学雷锋的具体表现。这一刻,不仅仅别人得到了快乐,你自己同样也是快乐的。我们还希望看到更多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主动帮助身边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形成“一帮一”或“多帮一”的结对局面,一起努力共同实现学习进步,这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让我们今后“对待同学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学习要像夏天般火热;对待自身的缺点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毫不留情,让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的人格的自我修炼,美好、温暖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体现与落实。希望我们人人都是活雷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让我们牢记雷锋的名言,将雷锋精神时刻铭记在心,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自觉实践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谱写一曲又一曲春天里的赞歌。
谢谢大家!
解读雷锋事迹 理解雷锋精神
八(6)班孙若琪同学通过国学经典解读帮助大家理解奉献精神。
政教处徐小金主任也与大家回忆了雷锋的事迹,强调了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精神,呼吁全体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诵读雷锋日记 学习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代代传,志愿服务暖人心!本次“学雷锋”活动不仅是一次温暖的敬老之行,更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师生们在活动中学习奉献、传承爱老敬老传统美德。学校将继续营造“人人学雷锋,时时有雷锋”的良好氛围,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德爱学校新闻中心
文稿|颜小莉
图片|游慧萍
视频|颜小莉
审核|校 办
签发|戴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