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

婚变家庭子女教育辅导案例

发布时间:2010-03-01 15:01:16

婚变家庭子女教育辅导案例

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伤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更有甚者,危及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自杀和他杀)。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辅导十分重要。

近几年,我对由于父母婚变(指“闹离婚”和“已离婚”)造成心理伤害的学生做了心理辅导的探索工作。对我校879名初中学生做调查,其有44名学生的父母离异,比例约为51%。我先后为其中的15名学生做了多次心理辅导,并取得明显成效。现仅举3例典型进行分析。

王××,男,初一至初三,年龄为1315岁。

性格特征:外向型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公益活动,爱交往。

问题出现:

初二上学期,一向活跃的该同学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还常发呆,对班级事务也提不起兴趣(他是我班劳动委员)。上课听讲走神,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原因分析:

父母离异消息带来心理震动和打击。父母离异时,他很小,对此事全然不知,误以为继父为生父,大人们也一直瞒着他,本意是怕他受伤害。直到初二,有一天他生父打电话告诉他“我才是你父亲”时,他大惊,犹如晴天霹雳,把他打得晕头转向,心理难以承爱。当他向我叙述此事时,说:“那个晚上我睡不着。”这件事像阴影罩着他,使他惴惴不安,处于紧张状态,心理焦虑。问他为何到学校来这种心情还不能缓解?他说:“我最怕同学知道这件事,我觉得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

辅导方法:

1.心理矫治——放松

在一个比较优雅、安静的环境,我亲切与他交谈,使他尽量说出心里话。并适时用自己亲身经历对他的心态表示理解。并告诉他,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个方面,意外打击令人痛苦,但它也可使人冲出心理低谷,达到成功的顶点。在他询问解脱方法时,向他提供参考意见:①对人倾诉;②转移注意力;③前两者无效时找心理医生。他说与我交流感到轻松,无压抑感。

2.帮助他恢复自信心理

该生以前对自己担任的劳动委员工作积极主动,同学们戏称他“爱出风头”。我对“爱出风头”的诠释是:展示自己,从而体现人生价值。向他说明,这其实反映了他的一种自尊心理,暗示他要恢复这种心理状态。同时又提醒他不要忘记自己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管好清洁卫生等工作。

3;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主要初一女生)称为“大姐大”,基本不与本班同学来往,偶尔还在“小姐妹”家过夜。

原因分析:

父母闹离婚,使她失去了基本需要之一——爱。

父母闹离婚,常大吵大闹,大打出手,两人忙于交战,无暇顾及她,父亲还常不归家。父母不仅不管她,还逼她参与父母是非中去,特别是其母,执意要她站在自己的一边,共同斥责其父,她对我哭诉:“这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其母有时把自己的痛苦发泄在她身上,说:“滚!这是我的房子,不准邱家的人进来!”该生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出现感情饥饿。她无心学习,只有寻求家庭外的刺激,与“姐们”,“哥们”在一起,有温暖感。

辅导方法:

1.拉她到集体中来。

①鼓励她参加校舞蹈队。

根据她能歌善舞的特点,动员她参加学校舞蹈队。这是她的兴趣爱好所在,在舞曲中翩翩起舞,她感到轻松愉快,与大家步调一致,培养了她团结协作精神。

②发挥她在班集体中的作用。

让她和另一女生负责班级文娱活动,以便发挥她的特长,鼓励她为集体服务。在排练、表演、联欢中,她与集体融为一体,感到自己进入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满足了她归属需要。同时,又请一位团员多与她接触,关心她,帮她学习,她真正体会到温暖,减少孤独感,增强自信心。

2.争取家长的配合。

我分别请她爸爸、妈妈到学校来,讲清道德,规劝他们多关心自己的亲骨肉。告诉他们孩子目前情况及危险程度,若不及时抢救,会坠入深渊。我说:“你们离婚与否,我不管,也管不了。但你们不管孩子,我是坚决不答应的。”这一着挺灵,他们暂时停止“战斗”,一致关心孩子。该同学高兴地对我说:“我爸、妈找我谈心了。”

3.个别辅导

我多次与她进行交流,对她表示同情和理解,告诉她人生道路不会是平坦的,要面对现实,勇敢闯过去。她经常向我“控诉”其父母之“罪状”,以减轻她心理压力,还不断咨询学习方面的有关问题。

辅导效果:

经过一系列辅导,再也看不到她与外面人混在一起的身影,看到的是她和同学一起学习,活动的情景。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中考一次性合格,顺利毕业,现在读中专。

李××,女,原初三(3)班学生

性格特征:内向性格,少言语,不喜交往,孤僻,怪异。

问题现象:

该生守纪,学习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不差,但不乐意与同学接触,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如班上开展“生日赠言”活动,班集体为自己过生日,是学生们求之不得的事,可她竟主动提出不参加。科老师对她善意的批评,她认为是与她过不去,耿耿于怀。我提出去她家家访,她拒绝。其不良性格渐已形成。

原因分析:

小时候父母就已离异,其父再婚,其母与人同居。她无处去(她判给母亲,但母亲与人同居的地方太小,只有一间房),只得在外婆家生活,她觉得自己是被人遗忘的“角落”。长期与老人在一起,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她与老人年龄悬殊,很难有共同语言,交流少,故而形成孤僻、怪异的性格。

辅导方法:

寻找契机是教育的关键。这一例情况较复杂,辅导难度较大,需要一个好的契机。而且抓住了契机教育,将会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教育。

初三上学期,该生主动找我说:“面临毕业,要抓紧时间学习,但家距校太远,路上时间太长,不知怎么办?”我回答她:“我考虑考虑。”事后,我马上与其母联系,其母说:“她生父家距校近,他又很喜欢她,早就希望她能住到他那儿。”我快速将此信息告诉她,征求她的意见,这回是她说要“考虑考虑。”信息反馈很快,第二天她回话说:“可以”。我又马上和其父通话,请他注意保护孩子受伤的心理。同时我借助个别心理辅导推进转化工作。我用事实说话,对她说:“你不是被遗忘的‘角落’。你看,你妈关心你,家长会必到;外婆外公疼爱你,关心你的饮食、冷暖;你爸在你将初中毕业这关键时刻,满腔热情地接你,而且对你特别好。这么多人爱你,多好!”她连连点头。我又说:“当然,家庭中与你思想交流的人不多,但你还有同学,老师可以弥补呀!为什么不可以多与同学接触呢?同龄人之间交流不是更顺畅么?你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她听了我的话陷入了沉思中。最后,她提醒我不要泄露她的秘密。

辅导效果:

这以后,她渐渐地与同学接触多了,教室里也能听到她的欢声笑语,还能高兴地参加集体活动。

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对由于父母婚变造成心理伤害的学生做心理辅导,对他们心理健康大有益处,应坚持下去。

2.辅导要把握住两点:①尊重学生的隐私权。这三位同学乃至其他九位学生都再三要求我为他们保密。其中有的对我保密,如某女生不告诉我她父母离异,而只说自己的心理问题,要我对她进行心理辅导。②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

3.集体和集体活动对矫治心理障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人是不能离开群体的,尤其是少年期。

4.心理辅导方式方法应因人而异,因为个体有差异。上文所分析的三例就是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受伤害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方式。